保险,虽然不是“最性感”的行业,但不可否认它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与传统金融相似,传统保险碍于效率低下、激励错位等问题,或将被基于加密的保险市场所破坏。
基于加密的保险还处于起步阶段,总市值约为12亿美元。然而,这个市场将在未来几年快速增长,可能会从仅提供加密相关风险保险扩展到更传统的保险类型。
加密保险的功能类似于传统保险,涉及保单持有人支付保费以在发生特定事件时获得损失赔偿。然而不同之处在于,加密保险允许个人同时作为保单持有人和保险提供者参与,从而为去中心化的保险市场铺平道路。
假设保单持有人A目前持有价值 1 ETH 的资产被质押在 Yearn Finance 上。
保单持有人担心 Yearn Finance 的智能合约中可能存在可被利用的漏洞,导致其部分或全部资产损失。
为了应对这种风险,A 进入了一个加密保险平台(例如 Nexus Mutual 或 Unslashed Finance)并购买了 Yearn Finance 智能合约漏洞保单。为了获得此保险,A支付 0.02 ETH(请注意,此金额将根据保险的风险状况而有所不同)作为保费。如果 Yearn Finance 的智能合约失败,该保单将补偿 A 的损失(最高 1 ETH)。
从保险提供商的角度来看保险
个人也可以通过成为保险提供者来参与加密保险。通常,保险平台允许个人以两种方式出资(本例中为 ETH):
直接针对特定的保险单(例如 Yearn Finance 智能合约失败保单)
到一般保险池
在上图中,保险提供商直接将 0.6 ETH 锁定在 Yearn Finance 智能合约故障保单中,并将 0.4 ETH 锁定在一般保险池中。
保险提供商将收到保单持有人支付的保费(即 0.02 ETH 减去平台费用),并获得锁定 ETH 的部分投资回报。
如果 Yearn Finance 的智能合约失败,并且保单持有人失去所有 ETH,将首先使用直接保单资金。如果有任何剩余资金未从保单中支付,则使用一般保险池。在这个例子中,假设直接 Yearn Finance 保单中只有 0.6 ETH,普通保险池中剩余的 0.4 ETH 将用于弥补投保人的损失。
索赔评估
上述问题引发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谁实际负责评估损失的 1 ETH 的保险索赔并确定是否应支付保单?
在传统保险中,这一环节由一个中心化的供应商来完成,他们常常被激励拒绝赔偿。在加密保险中,索赔通常由平台代币的持有者评估,他们投票接受或拒绝赔偿。一般而言,有内置的激励结构来奖励持有人仅根据其主张的是非曲直进行投票。
通常主要有三种类型的加密货币保险单:
1,智能合约漏洞
涵盖协议智能合约失败造成的损失,通常包括:黑客利用智能合约代码漏洞、智能合约执行中的错误、预言机功能失败、经济模型设计问题等。
2,稳定币价格脱钩
涵盖稳定币与特定资产/货币脱钩的损失。
3,托管人/交易所损失
涵盖托管人/交易所持有的资产损失。通常包括:黑客/盗窃托管/交易所持有的资产、由于特定事件(例如或监管干预),在一段时间内(通常为 30-90 天)暂停从交易所提款等。
此外,还有其他类型的保单可用,随着行业的发展,可能会出现更多的保险单。
Nexus Mutual ($NXM) 和Insure DeFi ($SURE) 合计占加密保险总市值的 80%。两者都有相似的基础保险模型,主要区别在于:
1,Nexus Mutual 在加密市场具有独特的结构,通过持有 $NXM 代币可以成为项目的合法成员,需要通过KYC验证。
2,Insure DeFi 要求用户通过购买 $SURE 代币并启用保险来获得保险,损失以 $SURE 支付。
根据Coingecko数据,市场上还有一些加密保险项目,如Unslashed Finance、Armor.Fi等。
Unslashed Finance对索赔评估的方式不同,它将这一环节外包给去中心化的第三方,规避了来自代币持有者投票的激励问题。
与传统保险相比,基于加密的保险市场提供了一种新的保险方式。在未来加密保险将可能由于以下原因迅速扩张:
1,保护持有加密资产的固有风险的需求增加
2,加密保险被视为一种投资类别
由于保险公司具有特殊的法律和监管地位,保险作为投资类别一直是不受限制的,这使其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投资类别。
随着加密货币保险的持续增长,更多的人可能会将他们的资金作为保险提供商进行投资以获得回报。例如,人们可能会认为 USDT 脱钩的风险极低,并可能决定为脱钩保险单提供资金——让他们从该保单中获得一致的回报。
3,扩展至传统保险市场
目前,加密保险市场仅提供加密特定风险的保险。不过相较于传统保险行业来说,加密保险成本较低、有更有效的保单定价、能够消除不正当的激励措施等优势,随着市场的增长,加密保险模式可能会扩展到传统保险市场。
文章翻译自Andrew Nardez《Why crypto insurance is set to boom in 2022 and beyond》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