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计算机能够处理的一切对象,都必须先通过编码(coding)进行数字化(digitalization)。“数字化”不是很准确的中文翻译,一个外行如果将它翻译回英文的时候,可能会变成“numberization”。在海峡对岸将 digitalization 翻译成为“数码化”,我个人以为是更好的翻译。
万事万物唯有数码化之后,才能被计算机处理。这处理之中的一项,便是以接近零成本复制。这既是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威力之源,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因为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并不希望一个东西那么容易被复制,甚至根本不希望它被复制。
比如钱、证券、证件、艺术品、权证。
在区块链出现之前,在计算机系统里表达不可被复制的对象,是一件不自然的事情,是违背计算机本性的。为了驯服计算机违背本性,就必须额外施加非技术的管理措施。而这种管理措施天然是中心化的,为此就不得不赋予这些中心化管理者超级权力。
你为了让一个 FinTech 系统能确保你账户资金的安全,就赋予了它冻结、关闭你账户、罚没款项、错误计算费用和利息、随意对你的行为进行大数据分析、兜售你的财务状况的权力。
数字货币板块午后持续走弱 翠微股份跌停:2月14日消息,数字货币板块午后持续走弱,截至发稿,翠微股份此前跌停,雄帝科技、京北方、华扬联众跟跌。[2022/2/14 9:50:28]
这是当代数据管理技术内生的缺陷,法律只能使其表面上变得不那么明目张胆,改变不了其本质。
而如果想不依赖于中心化的管理机制、主要使用技术手段来管理一个不可复制的数字对象,目前只有一个办法:把它变成可信的区块链上的一个通证(token)。
一个数字对象一旦通证化,就可以以很高的可信度具备防复制、防篡改、防抵赖、易溯源的特点——正是那些被称为“证”、“券”、“票”、“卡”、“币”、“合同”、“钥匙”之类的东西所需要的特征。
再强调一遍,通证化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之一,而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办法。
不进行通证化,什么数据确权、数据交易、隐私数据保护、数据市场,往好了说是防君子不防小人,往坏了说就是掩耳盗铃的虚假仪式。
所以通证化在区块链时代的意义,等同与计算机、互联网时代的数码化。扯开通证而谈区块链毫无意义。
结论就是这样,但是对于什么可以被通证化,似乎还有不少误解。比如很多人一见到通证,立刻想到币,立刻想到 IXO,立刻想到资金盘,立刻想到局,立刻想到各种不可赦的大帽子。某些人的想象力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
绝大多数的通证不是币,而是各种“数字证件”与“钥匙”。
但的确,人们最容易想到的通证确实是货币与证券。事实上,通证化也确实是从这里开始的。但这只是开始。
现在大家已经意识到,数字艺术品,或推广之,一份数字媒体文件是可以通证化的,并且由此意识到,NFT 可能才是通证的一般形态,FT 只是特例。
通证是放在链上的,或者更形象的说,放在你自己的数字钱包里。它属于你个人,不属于任何第三方平台。没有第三方能够非法的剥夺你凝结在通证里的权利。
注意“非法”两个字。
可以通过法律和共识机制,在区块链上颁布代码,限制和废止通证及其权利。而且其效率和可靠性之高,超过任何人类执行机制。
这是一种辩证体系。去中心化系统里有着最强的中心:共识和代表法律的代码。
还有很多东西可以通证化。
各种证、票、卡、券都可以通证化。比如会员卡、优惠券、门票、奖章、荣誉证书。
各种权证都可以通证化。
数字身份可以通证化,包括个人数字身份和各种设备的数字身份。
数字钥匙可以通证化。
合约可以通证化。
元宇宙里的虚拟装备、虚拟土地,乃至所有的虚拟物品都可以通证化。
社交关系和社会组织结构可以通证化。
还有哪些?大家一起来想。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