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这篇内容提前于市场发展,牛市还请多一些想象空间。
大家好,我是加密气氛组成员佩佩,如果说对加密世界的2021年有什么关键词,我想恐怕是——ATH(all time high历史新高),在2021年的第一周,比特币是不断在创造历史,2号突破3万刀,5号3万5,6号3万6,7号3万7千8...看着架势,5万刀怕是也近在眼前。
另一边alt市场也没停下,以太坊突破了1200U,离历史新高也是一步之遥,还有xlm,ada之类的没有任何逻辑的乱飞,在今天加密市场的总市值也突破了1万亿美金。
这几天我也在各个群暗中观察,可以说在这样的“我靠时刻”,人是会变得不对劲,越是疯狂,也越是患得患失,随便一个小波澜都吓得不轻,所以感觉我们有必要一起来看下市面上的一些“逃顶指标”,来更新下咱们现在到底处于什么阶段了。
https://www.lookintobitcoin.com/charts/mvrv-zscore/
这个长期趋势指标提过很多次了,还有lookintobitcoin这个网站里面还有很多指标数据,平常没事的时候可以经常翻翻看看的。
MVRV= (流通市值-真实市值)/流通市值
流通市值= 流通量*币价
真实市值= 每个btc按最近一次从地址转出时的币价汇总出来的市值
MVRV的波动可见上图中的红线标识,当市场狂热的时候,流通市值与真实市值计算出来的估值差距会很快拉大,而低迷的时候,这两个值会趋近,甚至流通市值会小于真实市值,呈现出负值。
MVRV快速增加的时候也意味着,当前价格与人们购买时价格差值在快速拉大,短期获利盘在快速增长,也意味着未来的某一时刻有抛压增大的可能性。
目前我们的MVRV比值接近6,横向对比到17年差不多是11月底的状态,当然了上图细看也可以看到,17年下半年MVRV比值有多次趋近6,所以这个指标还不能完全判定我们就如17年12月那样的接近顶部。
推特与马斯克就收购计划展开会谈:4月25日消息,据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报道,推特(TWTR.N)正在重新评估马斯克的收购计划,双方在当地时间4月24日展开会谈。知情人士称,推特正在评估公司价值,以便和马斯克提出的54.2美元/股的收购价进行对比。推特可能坚持要马斯克等收购方签订“分手费”条款,以便在收购未达成的情况下获得补偿。知情人士强调,事件还在快速发展中,推特的态度仍然会发生改变。推特预计在当地时间4月28日发布财报时公布对收购的看法。推特的回应可能不是简单的同意或拒绝,而是会邀请其他收购者,或者和马斯克展开除收购价格之外其他条款的谈判。 (金十)[2022/4/25 14:46:46]
只能说MVRV在快速增长,获利盘较多,市场存在不确定性,在跟着气氛嗨的同时也还是需要注意风险,当然了如果从MVRV指标来看,我们要走出17年那波状态,目前也还是有些距离。
这个也是我在lookintobitcoin上会主要关注的一个指标,目前长这样:
https://www.lookintobitcoin.com/charts/bitcoin-investor-tool/
上面绿线是比特币的近2年平均移动线2-yearMA,红线是2-yearMA的5倍乘数,它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市场参与者的平均持仓成本,当市场价格运行到绿线下方,表明市场存在过度悲观,而当价格超越红线,表明参与者的fomo hype导致了价格过度上涨。
我们现在有在快速接近红线区域,不过同样也还有距离,6号的红线数据是在4.7万刀附近,如果类比到17年的顶点,是需要超越这个红线区域的:
据glassnode数据显示,比特币矿工的收入(周均值)在近期创下新高,当前的收入是3300万美金一天,而在减半后到十月这个数值的均值是在1000万美金/天。
德国当局开发技术允许投资者在区块链上买卖证券换取央行资金:德国当局开发了一项技术,允许投资者在区块链上买卖证券,以换取央行资金。这一项目由德国联邦银行与德意志交易所和德国政府债务机构合作开展。联邦银行周三表示,其解决方案是第一个允许那些在区块链上出售证券的人在央行的账户上收到他们的收益。此外,这项技术可能很快就会推广到整个欧元区,并且远在欧洲央行的数字欧元推出之前。(路透社)[2021/4/4 19:44:53]
对比历史来看,只有2017年底的5周时间,矿工收入是高于当下的,而矿工的发财和投降周期也是和比特市场周期同步。
之前我们有说过现在比特币处于一种流动性缺乏的状态,需求多于供给造成了价格的直线上升,最近glassnode也专门做了一份数据,可以看看这篇内容:
https://insights.glassnode.com/bitcoin-liquid-supply/
这里我简单说下。
按币的流动频率分为三种:Illiquid是常年不动的筹码,liquid是差不多一年内有移动过的筹码,Highly liquid是活动频繁的筹码部分,他们的分布如下图:
蓝色的是常年不动的有1450万枚btc,liquid的是黄色部分120万枚btc,频繁转账交易的部分是红色区域,大约300万枚。
也就是大概78%的币是长期不动的,目前流通交易的只有22%的币,而流通交易的部分在2020年是持续减少的,看上图应该也能看出蓝色部分是在扩大,据glassnode的统计,大概有100万+的币在2020年被囤住,这个应该也好理解,去年灰度持币的增长,大佬梭哈,还有各类抵押衍生品,都在锁住流动性。
所以glassnode上面这篇文章也认为,今年牛市很大一个驱动力来自于流动性不足。
而如果类比到2017,如下图(橙色线段是流动性供应增长比例,蓝色是不流动的),有一个流动性不足再反转的走势:
看这个图呢,我们现在流动性比例还在下降区域内,所以市场还处在一个上升阶段,什么时候会反转,数据上暂时没迹象,还需要等待。
以上四项指标,是我挑出来,在链上比较有代表性的指标,其实还有很多哈,你们可以自己去看看,像lookintobitcoin里还有很多指标,还有什么看60日涨跌幅之类的。
从上述指标来看,我们差不多都算接近“顶”但离“顶”好像也还有一段距离。
不过也需要注意,一是以上指标的“猜顶”都靠的是对比17年的历史,而历史不会完全相似,所以它们更多只能作为一种参考,或者说对市场热度及长期趋势的感知。
二是相比四年前的市场是有很多变化的,我们有了抵押产生的衍生品,自然也有大量的币会流出交易所,还有机构GBTC这种长期仓位,我不清楚这是不是会对链上指标产生影响,可能相比17年,这一次我们是不一样的。
为此呢,我们最后再加餐一个指标:
该项主要看历史上有过成功逃顶经历的大佬们是怎么看待目前的市场的。
今天这里主要说两位大侠,一位是莱特币创始人李启威,17年成功在高位清仓了ltc,并在18年成功预言了ltc22美元是底部的神人。
近年来他为避嫌已经不太谈论币价了,最近有人说他又发了2021年的预言,不过我看了下只是转推了一位加密博主的言论,不知道这是不是能算数:
这里认为今年年内我们能看到10万刀的btc,ltc也将突破历史新高,咱就放在这里看看能不能实现。
另外最近他哥李启元,当年他提出赠送100个btc给郎教授,才有了下面这张神图:
李启元最近到是很活跃,有专门发推预言比特币这波会像2013年那样走出一个双顶,且第一个顶峰会在7-9万美金之间,看来大佬们还是对2021年相当乐观。
最后再要说的一位大神,就是V神了,同样在17年也有成功的逃顶经历:
这里所谓的变现主要是让以太坊基金会抛售了几万仓位,有了这些资金也促进了以太坊这几年的生态发展和社区繁荣,长期来说,到不能说是坏事。
那么现在基金会的持仓又是个什么情况呢,我们一起来看下。
下图蓝色部分是基金会的持仓变化:
这个地址最早有1190万枚eth,随着早期投资人、联合创始人的利益分配,加上早期运营经费等,在17年初持仓就下降到了100万枚eth以下。
目前该地址有45.9万枚eth,占到总流通的0.4%,也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去中心化了。
我们再把持仓变化放大来看:
在18年1月份的时候,持仓有一个瞬间的下滑,应该就是V神上面说的基金会卖出了7万eth。
在这之后其实基金会的持仓一直在平稳下降,目测主要在做一些生态投入,不过上图可以看到有两次明显的持仓下降,一次是19年6月份的样子,一次是最近,emmm,这个自己品吧。
最近的这次是20天前,17号转出了10万枚,算是近几年比较大的转出了,看目的地是kraken交易所:
17号eth还在600U,这之后没几天就上升突破1000U,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基金会认为目前市场存在过热,需要“囤粮”,放在这里仅供参考吧。
1. 当我们谈论“逃顶抄底”,当我们去观察这些“逃顶指标”时,需要清楚的一点,没有什么指标是绝对的,也没有谁真能开上帝视角,我们绝大部分人能做的就是在一个相对低点持有,在一个满意的位置落袋,试图去赚市场中的每一份钱,是徒劳,也更容易患得患失,没必要因此纠结,也没必要因其他人有不同的策略去鄙夷。
2. “逃顶”可能也是一个伪命题,比如最近外界说的比较多的一个点是通胀,这些资产价格的飞升,未必是因为足够优秀,而是美元贬值。我觉得这是一方面因素,热钱很多,但我也觉得目前的状况来看,更多的上升因素还是源自圈内,比如上面提到的流动性不足。
通胀问题是一直存在的,巴菲特几十年前的股东大会就在提了,在这样的趋势下,我们是需要有做一些长期资产的配置的意识(不仅仅是币),但不会说因为通胀资产价格就不会有震荡、波动和牛熊周期。
所以,如果你不是资深热爱者,不把自己所有的钱都换成比特币不能活的那种,可能最好的状态是既有长期仓位,不至于踏空陷入被动,又有一定比例的现金,可供捡便宜时使用。
3. 刚刚看又突破了3万8刀,我们还处于一个疯狂的上升状态,如果按17年的节奏,后面还是会留一段给alt表演,放开你的想象力吧,祝牛市快乐,骚年们!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