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的加密货币市场表现亮眼,减半币种和平台币先后发力,让业内人士对减半币种和平台币的关键词了解更多了,减半币种借助减半的通缩属性和市场认可走了一波大好的行情,而平台币则是依靠销毁的动作。
其中OKB和HT的销毁,相继让币种价格突破了历史高位。销毁这件事对于加密货币来说,究竟有什么魔力,让平台币的价格有如此突出的表现?这要和加密货币的属性以及平台币价格逻辑有关。
首先,我们要先理解加密货币的经济模型和销毁。即加密货币的销毁有一个价值传递的概念。
我们假设,当一种新的代币被创造出来时,从本质上来说,它本身是不含有任何实际价值的。开发者创造出了这样一种代币,对该代币感兴趣的利益相关方通过发送比特币来购买代币,当这种新型代币由于产生供需关系而被赋予了价值,投资者们收到了有价值的新代币。
通过销毁代币可以是币种的稀缺性增加,也就是意味着代币价值转移到了剩余部分的代币。对于平台币,理论上的价值转移,来源于币价提高,市值提高,以及市场上未被持有的代币价值。
加密货币经济模型很重要。经济模型讲的是加密货币的合理产出、奖励和使用,作为项目的主要责任就是将这个经济体做的越来越大。在这个模型中,有时候平台币会被称为未来股权等,从宏观模型上看,币价、数量、流通等相关性较大。
比特币11月调整后月度链上交易量达历史第三高:金色财经报道,根据The Block Research收集的数据,比特币11月的调整后月度链上交易量与上月相比增长了47%。11月的链上交易量达到1357.2亿美元,而上月为920.9亿美元。11月是调整后链上交易量第三高的月份,仅次于2017年12月和2018年1月。[2020/12/2 22:47:35]
描述影响token价格的几个变量,曾有一个交换方程:
MC=TH
M=token总数
C=token价格
T=交易量
H=1/V V指持有token的时间
要解决token价格的问题,可以用这个公式:
C = TH/M = T/MV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看出token的速度和token价格更反比。
而流通次数则是代表着市值的倍数增加,其实是换手次数、交易次数代表着交易量成倍增加。
这样,就可以增加流通次数、增加锁仓持有时间,使token价格达到最大化。例如有些应用操作必须要持有token,或者冻结token,甚至直接回购销毁减少流通数量,也就会增加流通速度。这也就是为什么回购销毁的作用巨大,实现了币价复兴。
但除了模型上的逻辑,还需要思考的是平台币价格的增长逻辑,其中包含通过传统公司股票与平台币的对比,现在的平台币价格就是股价,交易市值就是企业市值。
在传统市场中,我们说的公司市值是指一家上市公司的发行股份按市场价格计算出来的股票总价值,其计算方法为每股股票的市场价格乘以发行总股数。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的是BAT在股票市场的价格直接决定了公司市值,这其中的原因是当企业上市之前会由券商来对企业的资产、盈利能力、现金流等进行评估,而根据这些基础资源来确认发行多少支股票以及价格是多少。
除了这些基础外,企业净利润也是外界评定价格的一个标准。净利润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净利润增长,企业的经营效益往往变好。净利润下跌,企业的经营效益往往变差。对于企业的投资者来说,净利润是获得投资回报大小的基本因素。
对上市公司来说,净利润已经成为股价成长能力的主要判断指标。例如ST股的下跌以及创业板股票的长期下跌,主要原因就是上市公司亏损,业绩起伏大,不能实现稳定盈利,当股价被市场资金炒高时,下跌回归其合理价值是必然的。而反观主板市场的蓝筹股,因为主营收入和净利润稳步增长,股价走出了持续上涨的行情。
而将这个逻辑对比平台币来说,平台币发行时并非通过企业资产来评估发行量,大部分都是直接从私募等数量初步投入市场,然后开始在二级市场逐渐流通,每年会有固定的增发量。最终形成流通量就形成了上文公式中的因素,流通量也成为了投资者对币种关注信息的重点之一。
但相比于于股票来说,股票的发行是有迹可循,而加密货币的实际流通和增发还是有所区分,也就不能利用股票的逻辑直接判定加密货币的价格,所以在企业发展和价格的关联性并不能直接引用在平台币的定义里,对于平台币的定义也可能随时变化。
如今,在目前平台币追求通缩的模型下,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交易所对平台币的目标并非是现在的表现能满足的,但不管如何变化规则,二级市场的规则依旧是平台币价格的决定因素。关注币价还是综合基本面和供需、指标来确认。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