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关于9958儿童紧急救助中心(以下简称9958)为贵州患病大学生吴花燕募集善款100万的新闻冲上热搜,并引来许多网友的批评争议。这家慈善机构在受捐赠者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撰写不实的悲惨经历,博取大众同情,短短一周通过两个平台募集善款100万,每个平台收取6%作为手续费。
但最后仅有2万拨款到受益人手中,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剩余的善款到底去了哪里?
其实,同类的事件还有许多,如病童已去世,但募集善款的项目还在进行,或平台显示已康复出院;还有项目拨款缓慢,使得病人得不到及时救治……可以看出,目前国内的慈善机构和平台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1.慈善组织机构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慈善机构在人员组成上,不仅缺乏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而且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使得某些慈善机构和平台的工作人员,借职务便利取善款。在筹资方面,慈善募捐方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募捐渠道偏窄,有待突破。与国外的慈善机构相比,整体的慈善网络系统建设还需加强。
2.制度环境存在问题,缺少法律法规监管
慈善机构和平台冗长的制度框架,操作程序的制定,导致办事效率降低,使得受益者得不到及时的救助。此外,从此次9958整个事件来看,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监管,监管的缺失导致善款不知所踪,当事人不知情,以及歪曲当事人身世遭遇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
元界DNA站上0.001143美元,现时涨幅13.17%:ZB数据显示,元界DNA短线上涨,突破0.0011美元,现报0.001143美元,现时涨幅达13.17%。行情波动较大,请做好风险控制。[2020/12/18 15:42:35]
此类事件的发生,不仅造成当事人的身心负担,同时也抹杀了社会爱心人士的同情心,对整个公益生态都造成了持久的负面影响。
对于公益活动来讲,每一个人的参与实则是一种感性的、发自内心的行为,这是一种充满关怀的情感。而这份情感如果缺少技术和监督的理性支撑,便会付之东流,让原本满怀赤诚的真心被抹杀。而在当下,正有着这样一项新兴的技术,可以如监控一般,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它的名字叫“区块链”。
区块链,在本质上讲是一个共享数据库,并且存储在区块链上的数据具有不可篡改、伪造,全程留痕,可追溯,公开透明等特征。基于这些特征,可以解决许多行业中存在的信任危机问题,而集体维护的特征也促进了各个行业领域、人员之间的合作,具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对于文中谈及的公益事件来讲,区块链也可发挥作用,缓解或解决上述问题。
1.实时监测,公开透明
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将受益人的信息及实际情况等数据上链,从而让捐赠者可以实时了解受捐者信息,并追踪每一笔钱款,确保善款到达受益人手中,以此增加公益的真实性,并在受益者与爱心人士之间建立信任,缓解当下慈善机构公信力不高的现状,为公益带来一种良性循环。
2.共同监督,不可篡改
利用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技术,将数据上链,每个捐赠者都是节点,一旦更改数据必须要有一半以上的节点同意才可。这不仅可以防止公益机构和平台,随意更改数据,私吞善款,捐赠者,还可以让整个环节处于监管之下,更好的明确划分权责。
3.身份审核
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识别、追溯申请募款人的身份信息,核实其信息及活动的真实性,防止有人利用公众同情心钱财,从而影响公益生态环境,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4.提高公众参与度
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将参与公益活动志愿者的实际数据,进行上链,根据实际数据与支付记录,发放Token,以此作为奖励。此外,由于整个过程都是公开透明的,所以可以保证公平,这种利用Token作为激励手段的方式,可以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从而帮助更多需要救助的人。
5.提高效率
传统的众筹平台,要募集资金,需要经过许多环节如,网站注册申请、填写信息并发起项目、等待审核认领、确认后募集善款、确认及运算、拨款等。这些环节也并不是及时申请就可及时通过的,如在审核认证的环节,有的项目需要等待五个工作日左右,这就存在着效率的问题。
而如今有了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技术,可以实现一些环节的自动化处理,只要申请者满足条件,即可触发智能合约来执行。以此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让受赠者可以得到及时的救助。
透过9958事件,不仅要看到监管缺失的问题,更要想到谁才是监管的真正主体?没错,就是社会中的你我他,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监管的主体,这不仅是我们的权利,更应该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如何实现集体的维护与监管,则可以依靠区块链技术的支持。
相信在未来区块链还将赋能更多产业,解决行业之间以及行业内部的信任危机,使应有的价值被更好的发挥,为整个社会带来更多的正能量。
“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应付生活中无边的苦难的。所以,自己需要别人帮助,自己也要帮助别人。”
——茨威格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